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备孕期 >  工作和产假 >  详情

我家孩子老是和智能音箱说话,他会丧失与人沟通的能力吗? | 《腾云》71期|智能音箱自己说话

发布时间:2019-09-11 06:03:51  点击: 手机站

原标题:我家孩子老是和智能音箱说话,他会丧失与人沟通的能力吗? | 《腾云》71期

「身处当下,我其实丝毫不担心弱人工智能的交互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因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在社交上,也就刚爬到山脚。」

文/ 叶壮

心理学家

最近有个朋友找到我,说她家女儿十三四岁,想在家养只猫,而她是打心眼儿里不乐意,但不愿意拂了孩子面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说实话,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想养个宠物,其实很正常,不仅自己在家撸猫开心,加上正处于同伴社交的关键阶段,能约上几个同学一起来家里撸猫,其实也是个不错的社交入口。

但我那朋友很纠结:“我在她这个年龄的时候其实也想买只宠物,跟我妈央告了好久,结果我妈给我买了个电子宠物回来。”

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蛋形玩具,那时候我正在上小学高年级,也想要一个,却从来没得到过。

我没好气地跟她说:“你妈好歹还给你买了,我跟我妈说想买一个,她告诉我说:‘咱家连人都养不明白,哪有功夫养宠物!’”

今天的孩子,肯定没见过当年我们每天费尽心机关照的黑白液晶屏了。如今回想起来,“电子宠物”其实也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随身游戏了。

跟当时的“硬核游戏”相比,这个游戏其实很奇怪:它没有过关的概念,没有敌人的设定,没有难搞的Boss。作为一个玩家,你要做的就是孵蛋、喂食、清扫、铲屎——随着这些工作,看着你养的电子宠物长大、变胖,以及偶尔的生病和恼怒,最终死去。然后再来一遍。

电子宠物跟“魂斗罗”给人带来的感觉不一样,后者是有代入感的冲杀,而前者,是你跟一个能反馈、能表达的东西——虽然这种反馈初级,表达也稚嫩——进行的主动交流。

对我们这一代的很多人来说,这其实就是生命中最早与电子产品之间产生“人际交往”的经历。

对我个人来说,最早的类似体验,可以追溯到2010年《轩辕剑3外传:天之痕》发售之后,随游戏一同安装到电脑上的“符鬼”小游戏。我们家大儿子就要幸运得多了,他很早就开始了解与尝试直接和电子产品进行这种有社交属性的互动。

他从两岁半开始有自己的看动画片时间。为了更好地管理他看电视,我们从他看动画片的第一天起,就给电视机找了个搭档:Google Home。

当时国内智能音箱的产品都很不成熟,挑来选去,我们还是选择了Google 的产品,虽然只能用英文交流,但跟其他竞品相比,它胜在的确比较“智能”。

很多家庭里,孩子看动画片到了点儿,家长总要去黑着脸提醒,再“啪”地一按遥控器,不由分说地把电视关掉。这样一来,难免产生家庭矛盾,孩子想多看,家长想多管,时间一长,孩子不高兴,家长也生气。

所以,在我家,提醒孩子关电视的事儿,就由Google Home代劳了——要提醒也是它提醒,我作为一个敲边鼓的,就算我儿子不爽,也生气不到我头上。

于是,每天看电视的时候,我都会在打开电视后,立刻跟智能音箱交流,让它上一个20分钟的计时器。时间一到,闹铃声响,孩子自己就能去关电视,我再命令音箱安静下来,孩子也因此培养了很好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都没毛病。

新异性强的事物往往带来压力感,所以我爸我妈从来都不习惯使用手机上的语音助手。但对于我的孩子来说,他跟AI语音交互的接触,就和接触小猪佩奇一样早,自然而然地,他会把这些硬件,以及这样的交互,看作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所以,随着时间流逝,我发现,孩子自己也能跟音箱主动会话了,也许上闹铃的英文指令暂时说不好,但唤醒音箱的指令,以及“STOP!”这个命令,说得都很清脆流畅。

在这之后,我还购入了一款车上用的智能后视镜,同样也有语音助手功能。对于我这种常年给家里当司机的人来说,这玩意儿最主要的功能,当然就是口头输入导航指令,但对于我家孩子来说,他却啥都喜欢问。

每次一上车,他都会把天气、空气污染指数、限号情况问个遍,这些问题一开始也许是出于好奇,但是现如今,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一种出生于电子产品丛林中的人,所养成的和电子产品进行交流的习惯。

这二十多年,儿童和电子产品之间的“走心交流”,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前,我想买一个“电子宠物”,我妈不给我买;如今,我家有个一上车就爱跟智能后视镜对话的孩子。

习惯了和AI说话,会不会让我们丧失和人“好好说话”的能力?

我家大儿子兴致勃勃地跟后视镜聊天,旁边的二儿子好奇地观察着哥哥——常坐后排的我爸我妈,有点坐不住了。

这很好理解,我爸上中学的时候,那条件顶天了也就玩个半导体。在摩尔定律一直没失效的这几十年里,他跟电子产品的关系,始终都是人跟工具的关系,这是个谁使用谁的关系,而不是谁跟谁交流的问题。

也许是因为坐在我的车里,他怯生生地跟我建言献策:“叶壮啊,你儿子这个样,是不是不太好?”

打心眼里说实话,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如果有一天,AI发展到了游戏《底特律:变人》,或者《七龙珠》里面那些人造人的样子,我可能还会担心一下,但身处当下,我其实丝毫不担心弱人工智能的交互,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

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人的社交是个非常高深与复杂的事情,今天的人工智能,在社交这个层面上,也就刚爬到山脚——不过说实话,甚至很多我们身边的成人,其实也才爬到了半山腰,真能达到山顶,体验“高处不胜寒”的,那是凤毛麟角,人中龙凤。

因为人跟机器说话,那说的就是“话”本身;而人跟人说话,超越话语本身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太多。

游戏《底特律:变人》的截图。如果人造人能达到像游戏里的那种“逼真 ”程度,孩子对真实的人际社交的理解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你不难发现,我们当年给“电子宠物”又喂食又铲屎,今天的孩子会问各种各样的智能早教机器人“老虎的英文是什么?”但很默契的是,当年的我们基本不可能向电子宠物吐露自己在友情上的烦恼,今天的孩子也不太会跟Siri探讨“我觉得隔壁班的班花其实不咋好看,你觉得呢?”

AI浪潮来袭,很多岗位上的人就有了危机感,从事传媒业的人发现AI写稿子比自己快,还不比自己次;做平面设计的人发现AI做的图比自己美,还不嫌甲方麻烦;甚至《经济学人》最近都发表了一篇叫《顶尖律所进入AI时代》(Law Firms Climb Aboard The AI Wagon)的文章,说AI检索卷宗效率一流,感觉好多律师都快没饭吃了。

我有个当民警的朋友还问过我:“你说现在AI这么厉害,《未来战警》那种电子警察是不是就在不远的将来了?执法严明,武艺高强,只要有电就能执勤,就算受了伤,换俩零件又是一条好汉,这让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怎么比?”

怎么就没得比?“我们休要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我这样回答他。

不要以为对警察最要紧的,就是眼力、精力和武力,在我看来,像警察这样的岗位,很多时候,情商和表达,才是最重要的技能。最典型的,你让电子警察去处理类似“碰瓷”这样的纷杂情况,从现在的AI水准来看,十之八九,怕是没有真人警察去处理来得效率高,结果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了烦恼,还是要找朋友喝两杯,而不是找Siri聊两句——因为现有的对于“语音助手”这类AI产品的讨论,其实都太侧重语音识别、数据库内的语义分析等内容,一定程度上,还是忽视了人跟人交流的心理属性和非语义信息,或者说,当下的发展阶段,其实还没先进到关注这一部分的时候。

人跟机器的交流中,机器默认的是“不多想”,人家问啥,它就答啥。

但是在人跟人交流的过程中,人默认的模式却是“必须要多想”,人家说啥,你一定要递进地多想一层。甚至在很多场合,这种对话语进行递进思维的水准,被认为是评估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

比如我们可以假想这样一个场景:

老婆跟老公交代:“下班回家路上,顺便看看小区门口卖手擀面的出摊没有。”

如果这老公跟当下的那些语音助手一样不懂递进式的解读话语,他将在下班后进小区的时候看一眼,再进家如实向老婆禀报:“出摊了。”

很明显,这虽然是一个正确答案,却不是他老婆想要的答案。

你上班迟到,老板问:“你怎么回事?”他需要的,不是解释闹钟坏了或者路上堵车,他需要的是你为晚来而道歉,并承诺下次不迟到。

这些,其实都还算是简单的。

如果你的女友跟你吐槽,她同一办公室的小丽背了一个新款的名牌包包,天天显摆来显摆去(起码在她看来是这样),非常矫揉造作,两个字:恶心!

那她需要的是什么呢?

潜在的正确答案其实有很多。

她可能需要的是支持:你来跟她一起吐槽;她可能需要的是礼物:也来一个新包包或者等价物;她可能想表达的是对这种工作氛围的不满意:同事花心思打扮自己,都没心思干活了;她也可能单纯就想展现出对小丽本人的反感——包什么的只是幌子,就是不喜欢这人。

对于“弦外之音”的认识,是语音助手的绝对短板,不幸的是,它也是人与人进行高质量交流的绝对刚需。

当下,人们与语音助手的交流,诚然是“双向”的,这已经比以前的那些砖头半导体好多了,但是,纵然硬件在AI和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开口了,却依然不能很好满足孩子们成长的需要:

孩子们学语言,是为了社交,而当下的人工智能,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交中的心理需求的。

因为真实的社交,不可能是一问一答,不可能是有一说一,不可能是坦诚相待。

孩子们如果想在成年之前学着社交,语音助手们是绝对喂不饱他们的。他们自然会在真实的情境中,跟真实的人历练社交的技能和语言的技巧。

原因很简单:把当下的语音助手,和真实的人际交往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短板——它也许擅长解决具体情境下的具体问题,但是这只能让你放心问它问题,恐怕没法让你喜欢和它交流。

在我看来,问题有三:

首先,封闭型问题,好使;开放型问题,不好使。所谓封闭型问题,就是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所谓开放型问题,就是论述题、简答题、作文题。

封闭性问题也许高效,但是很没温度,这就是为什么,在相亲的时候,由“你有房吗?你有车吗?你有存款吗?”构成的“夺命三连问”总是招人讨厌,因为连续的几个封闭型问题一抛出来,总会让对方感觉被冒犯。

其次,具体指令,好使;抽象指令,不好使。如果你用过语音助手,你会发现,越是具体的命令,它执行得越痛快——比如“导航到北京西站!”可一旦碰到稍微有点抽象的问题,它们的表现,就捉襟见肘起来。

比如像“心情不好,让我高兴高兴”这样的指令,Siri会直接给你讲个笑话,但实际上,让人高兴的潜在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点开一个购物App,或者直接播放你家狗狗的“沙雕”视频,甚至直接导航到附近的烤串店——这些其实都是潜在的答案,但是很明显,当下的语音助手不太容易像真正的狐朋狗友一样,了解你的“高兴高兴”到底意味着什么。

虽然ET长得不像地球人,但因为具有独立人格,所以孩子仍然能与其进行标准社交。

最后,搜索型问题,好使;发散型问题,不好使。语音助手可以很好地告诉你气温、日期和空气污染指数,也可以快速帮你定位你需要搜索的任何信息。但是它通常只能扮演好“漏斗”的角色,帮你筛选出指定的信息。

一旦你希望通过它找找“灵感”,这种强调发散性的任务,它往往就很难胜任了。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洗澡的时候,突然有了某个绝妙的点子,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在“默认模式网络”激活的情况下,往往能表现得很有创造力。

你也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你跟某个达人高手聊天,迸发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沟通效果,迸发出不少思维的火花,彼此都很满足。不管是独处,还是交流,人都有可能产生发散性的思考——但在和语音助手这类“有一说一”的东西交流时就很尴尬了:你既不是真正的独处,也不是真正的交流。

这三个短板,是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在今天的天花板。

就像人学着吃辣,都是越吃越辣,孩子学社交技巧也是一样,食髓知味,跟语音助手有来有往地说几句话,在年龄小的时候能练练讲话,在年龄大后依然是拿它当个工具。

担心语音助手耽误了孩子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在我看来,着实是为时尚早。这就像爬山,指望着山脚装修精美的售票处,拦着游客千万别上山赏景?不存在的。

可如果是我本人对于技术以及技术带来的潜在问题太乐观了,孩子们真的在和语音助手的交流中,放弃了学习更高级的社交技能,那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我们不妨借助一个人际沟通模型——沟通环理论——来谈谈这个问题。

且引用《A Speaker"s Guide-book: Text and Reference》一书的理论——在这个“沟通环”体系中,人跟人的对话,有点类似于“打乒乓球”:探讨的话题就像一个乒乓球一样,每个人对此发表的见解就相当于挥拍。

唯一跟乒乓球有所区别的是,谈话的内容在你来我往中,是会不断被揉捏和修正的,这就导致你每次打出去的球,等对方再打回来时,会跟之前离开你时不太一样。但是没关系!你可以把这个球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再打回去。而这个被不断加工揉捏,最终成为共识的乒乓球,就是双方交流中的“共享意义”。

一言以蔽之,在真正的对话中,说了什么不重要,听到什么也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双方最后达成共识并内化的“共享意义”。

这种特质也直接导致了,今天的“语音助手”的确也只能算个“语音助手”,它真的很难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语音伙伴”,因为它不具备加工信息、回传信息、再加工信息、直到达成共识的能力,它只能提供标准答案,它不能跟你讨论出正确答案。

如果孩子们真的以同样的形式投身社会,那恐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非常“一根筋”。要知道,语言乃至于社交的目的,其实都是合作,“共识”之所以这么重要,也是因为它非常直接地服务于“合作”这个宏观途径。

而像“一根筋”这种低情商的表达习惯,对于当下的社交体系来说,极容易让孩子们出现人际交往适应不良的问题。毕竟,没谁愿意和这样一个没情趣、不变通、死较劲的人谈恋爱、做同事、当朋友嘛。

技术在进步,明天会不会不一样?

孩子们一茬一茬长大,每一代孩子都要从零开始学语言、学社交,但技术却一直在踩着它们前辈的肩膀上升着,每一代新技术和新产品,都不会完全而彻底地“从零开始”。

放眼将来,当技术的壁垒不再有,带宽的上限被一再击破,消费级的电子产品运行效率远胜今日,又会有哪些潜在的趋势,给今天的“语音助手”、明天的“人造人”可乘之机,让它们有可能影响孩子对于人际交往的认识呢?

在我看来,有三个切入点。

第一,AI是否具有人格特质。孩子有没有拿语音助手或AI产品当“人”看,是个很大的变量因素,这会直接影响他们会不会把跟AI交流的方式平移到跟人的社交中去,以及反过来。

我说的是“人格特质”,而非“人设”。“人设”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靠卖萌这样的行为倾向、各种各样的语言标签、甚至靠工业设计给硬件加张脸达成的,但是“人格特质”更进了一步。

很多人会认为,人格就是性格,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倾向和个人属性,有点像玩角色扮演类游戏时,游戏角色的属性值系统。

然而不是,人格的本质,其实是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有的人认为人们大多可信任,交流起来是安全的,就容易表现得外向;有的人觉得“当下多投入,以后有回报”,就更容易倾向于在某个领域长期投入,保持刻意练习;有的人觉得“别人的痛苦微不足道,自己的痛苦才最重要”,就会在关系中表现的不太顾及他人感受。

至于今天的很多语音助手,小爱小冰什么的,都有很好听的名字,但本质上,还是个搜索引擎,而搜索引擎这个东西,哪有什么“对世界的解释风格”?就算有,它们有的也只是人设,而非人格。

今天的技术,已经可以把语音助手包装打造得在外形上非常接近人本身,但我还是觉得有缘木求鱼之嫌。

你看《哈利波特》里面的“家养小精灵”,以及经典的外星人形象“ET”,这长得也都不像人,但不管在剧中的角色,还是在现实里观影的小朋友,都还是会认为他们是可以进行标准社交的独立个体,其核心原因,是独立人格,而非人设,更不是什么来自算法的沟通技巧或者数据库大小。

对孩子来说,如果要谈“与AI交流会影响与人的交流”,有个重要前提,孩子们到底拿不拿AI当人看呢?如果在孩子们眼里,这根本就是两回事儿,自然就不会产生什么认知与技能上的迁移了。

Google语音助手和苹果Siri的标识。语音交互的进展日渐加速,在未来,语音助手能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吗?

第二,是AI与人在交流算法中的双向设计和情感元素。

虽然“使用语音助手对儿童心智的影响”这一话题暂时还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但对于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心理学界已经有几十年的讨论了。

认知神经科学家约翰·麦迪纳在《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一书中就谈到了这个事儿:没有任何研究能够证明,电子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孩子的语言习得。而学界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它们不能提供有感情的双向沟通。

针对于语音助手和智能音箱的研究也许尚无定论,但要是最终还是得出类似的结论,我也丝毫不意外:如今的语音助手,其实也不能提供具备感情属性的双向交流。

那我们如果大胆假设一下:如果这种带着温度、有感情的双向沟通存在了呢?当下的语音助手提供确定的信息反馈就没问题,那以后,如若它们提供情感反馈也没问题,会真正的安慰、共情、欣喜,甚至鼓励我们、批评我们、讽刺我们、挖苦我们,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现在各大平台都有自己的看家算法、语料库和语音数据库,那下一个发展,是否会涉及表情识别、语气识别、用户的期望管理等内容呢?以及,语音助手到底能不能听懂或者表达“话里有话”呢?

回想一下我的育儿经历,孩子喊“爸爸”那一刻,其实我只有一般开心——因为我知道肯定有这么一天嘛;而真正让我特别开心的,孩子对语言应用的进步,是我的儿子第一次给我讲笑话。

你如果说二者有什么区别?其实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表达加了难度,而在于表达多了温度。

我觉得,“次元壁”很可能因此而破。

最后一点,是语音助手能否在内容和交互上“众创”,今天,属于个人、属于家庭的语音助手或者AI系统,能不能在明天属于更多的人,比如融入学校、公司、场馆、公众设施。

今天你和语音助手聊,其实就相当于依托于一个算法,跟一个搜索引擎聊。但语音助手有没有可能接入更多的用户,变成一个和大量用户打交道的“路由器”呢,就像《头号玩家》里面把自己留在电子世界里面的那个创始人老头?他是个AI,但同时他认识所有人,还理解所有人彼此之间的关联,不同的人接入他,也会相应的产生存在差异的反馈。

如果语音助手,日后就这样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和任务呢?比如AI班主任、AI办公室主任、AI图书管理员,这样一来,我们与语音助手的沟通成果,就会和更大的社交网络关联。

更进一步讲,如果有一天,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你的语音助手会不会“打小报告”?会不会有撺掇、说服、唆使他人的行为?要知道,这些行为看似是A跟B打交道,但实际上还牵扯社交的第三方,甚至更多他人。

要知道,这才是真实世界的样子。

我们的生活,已经向AI和语音交互技术发出了邀请函,只是我们不清楚的是:我们是买回来一个家具,还是请进门一个客人。

起码在当下,它还是个木头木脑的家具,但假以时日,它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性格的客人,甚至还会成为我们的家庭成员。

至于他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我是很乐观的:生出来的孩子是孩子,那这些AI和语音助手,也是出自我们的手,听我们的话长大的,难道就不是孩子吗?而我们的孩子们那么优秀,他们搞得定的。

不过,我还是略带私心地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亲生孩子可以用语音助手来练习表白,但是真正表白的对象,最好不是它们。

排版:张媞媞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你将至少会看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感兴趣

【100岁老人竟当众,对80岁子女做出这事!看哭10亿国人】

【100岁老人竟当众,对80岁子女做出这事!看哭10亿国人】

原标题:100岁老人竟当众,对80岁子女做出这事!看哭10亿国人最近,一群老太太的视频火了!无数人被感动到眼泪直流1内蒙古呼和浩特窗外天气...

_现代家长的教育焦虑,90%来自于其他妈妈的朋友圈

_现代家长的教育焦虑,90%来自于其他妈妈的朋友圈

原标题:现代家长的教育焦虑,90%来自于其他妈妈的朋友圈小鹿君说无论我们怎样焦虑,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中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何用人生中...

四种刺激让孩子更聪明,家长一定要把握住|

四种刺激让孩子更聪明,家长一定要把握住|

原标题:四种刺激让孩子更聪明,家长一定要把握住作为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聪明优秀的人,但如果不注意方法,只会适得...

快过年了,手把手教你如何制作卤菜,简单省事,想吃啥就卤啥

快过年了,手把手教你如何制作卤菜,简单省事,想吃啥就卤啥

原标题:快过年了,手把手教你如何制作卤菜,简单省事,想吃啥就卤啥离过年不到一周的时间,你家的年货准备好了吗?年夜饭上凉菜不可少,很...

 最新“食物热量表”&“运动能量消耗表”送给减肥的你

最新“食物热量表”&“运动能量消耗表”送给减肥的你

原标题:最新“食物热量表”&“运动能量消耗表”送给减肥的你肥胖乃万病之源。关注骨科大夫公众号:gukedf了解更多骨科科普资讯从骨科的角...

【送!超有趣的英语三字经,让孩子瞬间记住500个单词】

【送!超有趣的英语三字经,让孩子瞬间记住500个单词】

原标题:送!超有趣的英语三字经,让孩子瞬间记住500个单词家长、老师们,想让孩子轻松记住单词吗?这个寒假跟林紫主编一起玩玩英文三字经吧...

【心内科|协和八·每日一题】

【心内科|协和八·每日一题】

原标题:心内科|协和八·每日一题TodayPIC女性,24岁。心悸、气短2年。因突然大咯血入急诊,BP120 80mmHg,心率80次 分,律齐,心尖部可闻及舒...

【10分钟唤回肌肤活力 派对季知道这个就稳了】

【10分钟唤回肌肤活力 派对季知道这个就稳了】

原标题:10分钟唤回肌肤活力派对季知道这个就稳了图片由YSL提供2019年已经进入12月,年底忙碌的工作和聚会很容易就让肌肤显得无力,缺水、...

餐厅风水的宜与忌|

餐厅风水的宜与忌|

原标题:餐厅风水的宜与忌餐厅是我们平时吃饭的地方,那么它的风水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俗语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作为我们平时聚会吃饭的...

 [饺子的12种做法,年夜饭,饺子就酒,新的一年,越吃越有]

[饺子的12种做法,年夜饭,饺子就酒,新的一年,越吃越有]

原标题:饺子的12种做法,年夜饭,饺子就酒,新的一年,越吃越有饺子,过年过节都少不了的传统主食,形如元宝,寓意来年财源广进。不同的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