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备孕期 >  性启蒙 >  详情

“我打你都是为了你好!”中国父母的焦虑,越完美越煎熬 我管你是为了你好

发布时间:2019-08-15 08:10:52  点击: 手机站

原标题:“我打你都是为了你好!”中国父母的焦虑,越完美越煎熬

有一次,一群宝妈聚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说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宝妈A的观点是:孩子就要从小严格教育,哪怕让他们现在恨我,也好过长大之后埋怨我。

宝妈B却表示反对意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给孩子任何压力,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尽享童年生活中的所有美好。

也许是对孩子有太多的期待吧,反而让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难:要么过严,要么过爱,到底哪一种姿态才是最佳的状态?

1

张一山做客《锋味》,俩人边吃饭边聊起童年生活。谢霆锋问起张一山与父母的关系,与谁更近时,张一山直言:与父亲,犹如兄弟一般。但是,说到母亲,他就一言难尽。俩人说着说着,忍不住握手感慨:原来大家都是被打大的孩子。

原来,小时候的张一山,无比调皮,因此时不时挨父母的揍。打到什么程度呢?张一山举了一个吃饭的例子。

小时候的他,吃饭特别不老实,不爱吃饭,也不好好吃饭,甚至是躺着吃饭,气得他妈妈拿起一把筷子就砸在他脑门上。整整一把筷子啊,竟然就这么被“咔嚓”打折了!这次惨痛的教训,留给张一山至深的印象。

“你知道吗,我后来都惊恐成什么样子?只要我妈跟我近距离相处,哪怕她其实只是抬手挠一下脸,我都会吓得本能抬起手臂就往头上挡,生怕又挨我妈的揍!”

早已忘记了当年的皮肉之痛,可对于挨打的记忆,即便如今谈笑风生,也依然抹不去阴影,犹如惊弓之鸟,总显得胆战心惊。

张一山如此,我们不也是这么被父母一路打大过来的吗?

犹记得父母一顿鞭子一阵责骂,而最终的落脚点却依然是:“我打你,是为你好!”

痛着成长,曾经发誓绝不对自己的儿女动手,可当身为父母之后,不经意之间,却又重蹈覆辙父母曾经的教育。

看张一山节目的时候,我想起了就在白天吃饭时,我看到儿子脸颊粘了脏东西,正伸手想要帮他擦去,他却本能地抬起手臂来挡。然后用特别担心地眼神看我,那意思就是:

“妈妈,我又做错了什么?”

当我告诉他,我只是想帮他擦脸的时候,他才如释重负,然后告诉我:

“妈妈,我还以为你又要打我呢!”

是啊,我不禁反省自己,什么时候,把爱与期待变成了责打:

孩子不听话,打打就长记性;
孩子做错事不承认,打打就能立规矩;
孩子做得不够好,打打才能让他长进;
甚至,当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面对孩子无意的冒犯,甚至也会勃然大怒……

而这些我曾经的苦痛记忆,却也渐渐成为孩子的疼痛阴影,是不是又会成为他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创伤后遗症。

我们总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却结果,深深伤了孩子:孩子越来越不敢亲近,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2

爱过严,变成苛责,压抑了孩子;而若爱过浓,则变成溺爱,让孩子失去生存能力。

哈尔滨22岁的小伙子晨宇(化名),本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也应有繁花似锦的前程,可家长对他的溺爱,最终将他宠成了“巨婴”。

18岁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却连预科都没有毕业;
社交能力降到最低,几乎从来不与人交流,一日生活几乎以打游戏、叫外卖度过;
回国后,进入专科学校学习,不到两个月被劝休学,于是“废宅”家中,终日又与游戏相伴;
吃饭需要奶奶一口一口喂,与亲人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要钱。

宠爱无度的教育,让孩子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妈妈,你帮我!”

“妈妈,我不会!”

到处是孩子的求助,到处都是父母包办的身影:一年级的孩子不会剥鸡蛋,两年级的孩子不会叠被子,五年级学生不会系鞋带……诸如此类的事例比比皆是。

在家长的溺爱里,孩子学会了依赖,也麻痹了成长心智,终将培养了一个个长不大的“巨婴”:

小时候,生活靠父母料理;长大后,工作靠父母安排;恋爱了,对象靠父母选择;即便结婚了,婚姻出了问题,还得找父母解决!

中国的家长,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辛苦,最无私奉献的家长。可他们往往对孩子爱得过于浓密,让孩子无法喘息。从小被溺爱的孩子,他们无法独立自力,成长以后也难以挑起家的重担,担起社会的责任。

爱犹如一个天平,一端是“严”,一端是“爱”,无论哪一端被高高翘起,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

孩子,我到底该怎么爱你?

曾有一篇题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扎痛无数父母的心,我觉得也道出了家长们的实情——焦虑!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长整体上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超半数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和未来感到焦虑;75%的家长已开始为孩子的教育“未雨绸缪”。

焦虑的不仅仅是广州的这位高管妈妈,还有我们身边众多这样的父母,比如我的大表姐。

大表姐,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买不起800万的学区房,却绞尽脑汁想把孩子送进一流学校,用她的话说,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比自己有出息!拼不了财力的大表姐,于是开始拼孩子的能力,耗上的还有她自己所有的精力。

就这样,侄子的一日生活,被大表姐安排得满满当当。周末时光,母子俩永远奔波在补习路上,风雨无阻。我偶尔去大表姐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快去学习吧,这里不用你!”

于是如今的侄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做,什么也不会做。当然,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有一丝闪失,他也会毫不留情得到妈妈的一顿鞭打。

我曾问过侄子,你爱妈妈吗?孩子摇摇头,不语。

主持人马东说: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无论对孩子过严还是过爱,其实在父母的内心深处,都寄托了他们对孩子的过度期待:希望孩子未来过得好,又害怕孩子过得不够好。双重的担忧,让他们做了很多,却仍然害怕做得不够。

焦虑下,父母们无所畏惧地付出和牺牲着,可最后的结局却常常是亲子之间陷入水深火热里,造成诸多亲子困局:父母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孩子怨父母不了解自己。

父母有多少焦虑,孩子就有多少压力;父母的焦虑,正在悄悄毁了孩子。

4

多少年后,当我们从孩子变为家长,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教育带给我们的创伤,我们也在心底拼命给自己暗示:一定要绕开上一辈的痕迹,给我们的孩子最好的爱,最好的教育。

但是,当我们竖起做“完美家长”的旗帜时,不知不觉却又发现,焦虑伴随而来,我们正以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样子在要求我们的孩子做好,做得更好。

孩子,我到底应该怎样爱你?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是完美的人,也不必苛求自己成为完美的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孩子长大,父母成长。

放下焦虑吧,对孩子多一些注视与赞许,让孩子在自由的宽度里去探寻他自己人生的高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您可能感兴趣

宫崎骏丨魔法菜谱:食物是最温暖的治愈

宫崎骏丨魔法菜谱:食物是最温暖的治愈

原标题:宫崎骏丨魔法菜谱:食物是最温暖的治愈《幽靈公主》裏有句話道: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

_狐大医 | 你得春节抑郁了吗?怕“灵魂拷问”过年不敢回家

_狐大医 | 你得春节抑郁了吗?怕“灵魂拷问”过年不敢回家

原标题:狐大医|你得春节抑郁了吗?怕“灵魂拷问”过年不敢回家文 班亚编 袁月【搜狐健康】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今年毕业去哪儿工作?工...

春节素菜菜谱,清炒蒜香芦蒿,春节吃太多大鱼大肉,也要吃点蔬菜

春节素菜菜谱,清炒蒜香芦蒿,春节吃太多大鱼大肉,也要吃点蔬菜

原标题:春节素菜菜谱,清炒蒜香芦蒿,春节吃太多大鱼大肉,也要吃点蔬菜超简单清炒蒜香芦蒿用料:芦蒿一斤,蒜末6瓣,葱花一点,生抽,盐...

 [菜谱:干煸豆角,清爽虾仁,木须肉,番茄金针菇巴沙鱼]

[菜谱:干煸豆角,清爽虾仁,木须肉,番茄金针菇巴沙鱼]

原标题:菜谱:干煸豆角,清爽虾仁,木须肉,番茄金针菇巴沙鱼干煸豆角制作方法:四季豆,葱,姜,蒜,花椒,十三香,盐,鸡精制作方法:1...

在家带孩子辛苦还是工作辛苦?赵丽颖的回答,道出万千女性的心声_

在家带孩子辛苦还是工作辛苦?赵丽颖的回答,道出万千女性的心声_

原标题:在家带孩子辛苦还是工作辛苦?赵丽颖的回答,道出万千女性的心声对于很多女性而言,还没有成家之时,都会尽量选择就业,这是自己独...

 过年要好好吃!

过年要好好吃!

原标题:过年要好好吃!转眼又到新春佳节,放寒假的学生也加入了春运大潮,父母在等着你回家,偶尔也会和朋友小聚,大街小巷处处年味洋溢,...

【26小时!云南2岁被拐女孩被救!年底如何防孩子被拐?】

【26小时!云南2岁被拐女孩被救!年底如何防孩子被拐?】

原标题:26小时!云南2岁被拐女孩被救!年底如何防孩子被拐?近些年儿童被拐卖的事件时常发生,尤其是节日,年底的时候,犯罪分子更加的猖...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节前提醒教你远离它!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节前提醒教你远离它!

原标题:呼吸道传染病高发,节前提醒教你远离它!春运高峰到来,很多人已经开启“回家模式”,或者正筹备利用春节假期外出旅游。在人群活动...

女人在意这三样“东西”,不是不爱你,反而是“爱你如命”了

女人在意这三样“东西”,不是不爱你,反而是“爱你如命”了

原标题:女人在意这三样“东西”,不是不爱你,反而是“爱你如命”了异性交往,如果对对方完全没有需要,那肯定不可能是在一起的。往往是对...

憋尿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危险?3个后果,希望最好都别发生|憋尿可以憋到什

憋尿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危险?3个后果,希望最好都别发生|憋尿可以憋到什

原标题:憋尿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危险?3个后果,希望最好都别发生有这么一句老话:活人还能让尿给憋死了?别说,还真能!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